香港一直以优秀的大学教育吸引内地学子前来深造。而毕业之后,几乎每位学子都要面临留港就业还是回内地工作的选择,这其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香港作为一个金融地产发达的城市,对于一些文科生来讲相对不好找到工作,是故,对于文科生来说,打破思维惯式、拓宽视野显得尤为关键。日前,香港山西同乡会与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组织了一场「文化艺术跨界之旅--访问珠海北师港浸大(UIC)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就「青年人如何了解文化艺术跨界工作范式」为主题,以参观学习、主题讲座等方式,探索「文化艺术即实践」、「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与「文化艺术工作的跨界指导」三方面的内容。
在「文化艺术即实践」方面,访学团考察了UIC「全人教育」理念下开设的文化艺术社团。在古琴馆,社长向大家介绍了古琴的历史和发展,并现场为大家抚琴一曲《酒狂》,此曲相传是三国时期魏国阮籍所作。团员中有些人第一次听古琴,听罢纷纷表示很有意境。接下来团员在「一阳射圃」观赏了射礼表演,「射」是六艺之一,在各个朝代均有继承和演变。该社团在综合了各个时期射礼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一套符合现代社会的新形式。接着团员参观了陶艺工作室,其中一个「镇馆之宝」令团员赞不绝口,该社成员以「流觞曲水」为灵感制作的陶艺茶台,令茶杯可以顺着水流旋转到达在座的每人面前,有团员即场体验后引《兰亭集序》感慨:「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最后在雅乐堂,团员听取社团负责人介绍「编钟」以及「瑟」等古代乐器的介绍,并领略了一段编钟小曲,令人对数千年的中国文化艺术产生无限遐想。
生活与文化不可分离
「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环节,由毕业于香港饶宗颐国学院的博士、UIC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助理处长黄蕉风以「墨子──国史上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为题演讲并与团员交流。同乡会秘书长戴昕说:「许多人说,我不是文化人,文化与我无关,这是错的。文化滋养人类,文化即生活。因相同的文化,人们更能达成共识。在企业中,管理者如何把企业理想传递给员工?这就需要文化来表达。」
在「文化艺术工作的跨界指导」环节,同乡会文化艺术分会会长、儒艺协会艺术总监、新亚研究所博士曹璇谈了她的看法,「跨界需要勇气,更需要包容力。选择跨界领域的工作,就好像开启了一种高难度的玩家模式,因为跨界需要更多的内容去支撑。文笔与语言的锻炼、逻辑与判断的训练,缺一不可。」曹璇说:「这就好像一个『环』。环的一头是文科生的专业,比如翻译、教学,我们需要从自己的专业入手,进入到文化艺术的全面学习,才能到达跨界的终点,即环的另一头,而开展各种跨界工作。如果只是学习了环的开头,就想对接环的终点,是不可能的。」
同乡会副会长张家宁在活动后表示:「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短短时间吸收的知识或许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非常珍惜此次在UIC的交流。」从事地产工作的团员Yana说:「这次活动让我跨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感受了不同思维的碰撞;让我见识了有趣的人,好玩的事;更像是一场洗礼,让内心平和,重温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与厚重。」
媒体链接: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5/31/OT190531000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