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印度统计研究所杰出科学家,前印度统计研究所主任Sankar K. Pal院士来到UIC,举办题为“综述:粗糙模糊计算和粒度挖掘---数据到知识”的讲座。他从模式识别和软计算的定义开始,解释了它们同机器智能和数据挖掘的关联。

Sankar K. Pal院士是印度杰出科学家
Sankar K. Pal在1990年获得了Shanti Swarup Bhatnagar Prize(被誉为印度科学家最梦寐以求的奖项),2013年被印度总统授予帕德玛师利奖(最高平民奖之一),曾工作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美国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和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

理工科技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主任苏伟峰博士向Sankar K. Pal院士赠送纪念品
Sankar K. Pal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模式识别国际协会、模糊系统国际协会,以及印度四个国家科学/工程学院的院士,在有关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数据挖掘和网络智能、软计算、神经网络、算法、模糊集、粗糙集和生物信息等领域颇有建树,被大约四十个国家邀请做演讲或者访问学者。

UIC师生专注聆听
在本次讲座上,Sankar K. Pal阐明了各种软计算技术间的不同类型的协同整合。他强调了粗糙集和粗糙模糊计算在不确定性处理和粒度计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优点。阐述了粗糙信息粒度的概念及其应用。粗糙模糊框架中可考虑的问题,包括:集群、实例选择、粒度神经网络中的知识编码、蛋白质序列中的生物碱基选择、图像熵的测量和视频跟踪。同时,他还列举了一些涉及粒度计算的挑战性问题,总结了粗糙模糊计算和粒度挖掘同计算理论认知、自然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关联。
文:苏伟峰博士(理工科技学部)
图:谢子薇
编辑: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