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7日香港浸会大学第五十三届毕业典礼后举行的首场UIC毕业生欢迎会上,当年共同创办UIC的浸大校董会暨咨议会主席王英伟和UIC校董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钟秉林教授,浸大前校长、UIC校长吴清辉教授与浸大校长陈新滋教授一起向本届毕业生送上美好祝福。
(右起)陈新滋教授、王英伟主席、钟秉林教授与吴清辉教授合照。
王英伟当年是浸大校董会负责研究成立UIC的小组委员会主席。他高度肯定了UIC创校七年来的发展:"今天的毕业生们都非常自信,让我看到了你们朝气蓬勃的样子。这也如UIC的发展历程一样:UIC从最初的一所学校,经过艰苦的经营,到现在的学科逐渐增多,深度越来越深,我们觉得这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成果。"他还希望,UIC的毕业生能成为浸大很重要的校友团体,以后常回家看看。
王英伟高度肯定了UIC创校七年的发展历程。
陈新滋教授以自创的一首词《浸大好》与毕业生们共勉,"浸大好,大爱育全人。立业立言先立德,求真求美更求人,兴学是荣神。"他解释道,在中国人的传统上,大爱育全人与儒家的天下为公不谋而合。德,是做人的基础。除了求真求美外,人与人之间的仁爱更重要。兴学是容神指的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好好记住,学到的本事要用到社会上,为广大的老百姓服务,那是浸会大学,也是UIC的办学宗旨。
陈新滋教授以自创的一首词《浸大好》与毕业生们共勉
吴清辉教授表达了对本届毕业生的期望,他说道:"第一,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经常能够充实自己;第二,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努力工作,敬业乐业;第三,能够成为堂堂正正的人。能做到这三点,你就是合格的UIC毕业生,一个合格的HKBU(浸大)毕业生。同时,希望通过在UIC的教育,你们能够终身记得为社会服务。"
吴清辉教授希望,毕业生们能够终身不忘为社会服务。
钟秉林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能够参加当天的毕业典礼感到十分高兴,并热烈祝贺UIC第四届毕业生获得浸大的学位证书。他说道:"UIC是国家坚持改革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七八年,这个试验成功了,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就是这个成功的最好证明。UIC在发展过程中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很多都值得中国内地的大学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钟秉林教授表示,UIC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产物。
来自会计学专业的冯羽同学与国际新闻学专业的吴怡同学分别在两场毕业生欢迎会上,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并分享了大学四年的收获与感受。
冯羽说道:"四年来,我们不仅体验了UIC的创新型国际教育。而且,我们收获了知识技术、全人技能;也收获了友情以及勇于承担的责任心。这一切,都记载在学位证书中,也烙印在我们的心里。"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冯羽同学与家人合影
吴怡同学表示,自己很庆幸在2008年选择了UIC,这所跳出国内传统大学框架的新学院,给自己提供了多种看世界的角度。她说道:"通过UIC这个平台,我走进了中国内陆看古代丝绸之路,也感受到了西北地区的荒凉落后。我走到香港参加暑期课程,仔细体验这个言论自由的一国两制行政区,也走出国门到美利坚当个交换生,围观那个现在被我们理想化的世界大国。"
国际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吴怡同学与母亲合影
浸大校董会暨咨议会副主席郑恩基、行政副校长暨秘书长李兆铨、协理副校长汤涛教授、协理副校长施立培教授、协理副校长(署理)黄岳顺教授、协理副校长卞兆祥教授、教务长苏国生博士、校友会主席邓永安、校友事务处总监李惠仪出席了欢迎会。
祝酒仪式嘉宾合影
出席欢迎会的还有UIC副校长徐是雄教授、副校长张聪教授、协理副校长陈孟贤教授、教务长张根发教授、工商管理学部院长左龙佩兰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理工科技学部院长钟森文教授、UIC校友会主席孙放等。
文:王进萍
图:李江琼、刘安明、吴羚玮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