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专题】中美学者共商博雅教育与全球化

发布日期: 2012-11-28 打印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博雅教育应何去何从?第六届中美博雅教育论坛于11月14日在UIC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全球化与博雅教育",论坛讲者均认同博雅教育有利于学生走进社会后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20121123-103310.jpg   
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中美博雅教育论坛由UIC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私立大学协会(MPCC)共同主办,自2007年起每年举行一次。论坛旨在为双方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推进博雅教育的进步。

UIC校长吴清辉教授在论坛上致欢迎辞时表示,UIC和MPCC的互动交流已延续多年,无论是教职员互访,还是学生交换,每一次交流学习都深化了双方对博雅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博雅教育的实践。UIC与MPCC的合作日趋成熟稳定,在未来UIC会继续秉持博雅教育的理念,塑造全人,回馈社会。吴校长并向参加这次论坛的MPCC代表致送纪念品,感谢他们多年来对UIC的支持。

20121123-103409.jpg 
UIC校长吴清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20121123-105629.jpg     20121123-105642.jpg

20121123-105758.jpg  20121123-105808.jpg  20121123-105835.jpg

吴校长向来嘉赠送纪念品  

MPCC 成员院校Concordia College校长William Craft博士、UIC副校长徐是雄教授和MPCC 董事会成员、VigiLanz公司销售与市场推广副总裁丁宝瑞(Timothy Morin)在当天上午的校长系列讲座上先后发表演讲。

William Craft博士在题为《超越学分的博雅教育:全球化时代下的全人教育(Liberal Arts Beyond the Credit: Whole Person Education in a Global Age)》的演讲中简要地回顾了美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他说,在殖民地时期建立起来的单一课程模式,到了19世纪已不能适应美国社会急剧变化的需要。在南北战争后,各院校陆续引入选科制度、多样化课程内容(包括更多自然科学、现代语言及技术科目)和实施学分制等三大改革,成为20世纪大学教育制度的基础。

Craft博士进一步指出,我们不再处于工业时代,机械化的学制不能形成当今社会及世界所需的创造力,也不能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虽然我们会为完成课程的学生计算学分,但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士学位的过程中,重点不要放在取得学分上,而是与教职员共同学习,建立自己的能力、创造力及品格。最后,他还介绍了Concordia College在革新课程方面的设想。 

 20121123-103522.jpg
 Concordia College校长William Craft博士介绍美国博雅教育的沿革 

UIC副校长徐是雄教授以《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及创新的未来发展(Globalizatio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in China)》为题分享了他对博雅教育的看法。他指出,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及汇入全球化的洪流,使中国获益不菲。但是,中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和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心态仍然是重量不重质。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中国就会缺乏足夠的人才来应付全球化的挑战。

徐教授表示,全球化是势不可挡的大潮,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而源源不断的人才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当代大学必须承担的重任。UIC正是以此为己任,不断践行博雅教育、全人教育的理念。

20121123-103646.jpg
UIC副校长徐是雄教授分享对博雅教育的看法。

 MPCC董事会成员丁宝瑞的讲题为《人类的世界(The World is Human)》。他结合自己的从商经验,通过三个小故事引出主题。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印度班加罗尔。他向印度合作伙伴发问:印度与中国的竞争,谁会胜出呢?意想不到的是,对方回答说,你问错了问题。什么时候中印能联合起来,他们就会胜出。第二个故事是明尼苏达州一位华裔学者告诉他,如果想与远方的人建立长远的友好情谊,最佳方法便是学习代表此种文化的语言。第三个故事是他喜欢吃宫保鸡丁,又想改个中文名,后来他在中国的同事为起了丁宝瑞这个音义兼备的名字。

他向大家具体阐释了他所接受的博雅教育令他受益良多,无论在商场打拼,还是作为丈夫及父亲,他踏出的每一步都受到博雅教育的影响。他强调保持尊严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平等,自尊的。"他同时表示,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对事情有好奇心,要有热情。"世界是个很好的平台,要观察世界,聆听世界,思考人生。"

20121123-103849.jpg
 MPCC董事会成员丁宝瑞阐释博雅精神如何应用于全球商业

 论坛第二部分是教学工作坊,由来自美国及香港的学者就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浸会大学通识教育处总监贺书孟教授(Prof. A. Reza Hoshmand)介绍了浸大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任教的富布赖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Dennis Berg 博士和Rob Lagueux博士则分享了他们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估及设计的意见。

20121123-103919.jpg
开幕式会场 

 

系列报道: 

美大学校长勉励同学练好三项基本功

UIC举行八国语言师生演唱会

UIC与MPCC商讨进一步合作

赴MPCC院校交换生谈体会 

IDO新办公室在文化小镇开幕 
 

文:于丽娟,董晗笑

摄影:刘畅 李江琼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