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公益学习有利大学生成长

发布日期: 2012-12-03 打印

 

"公益学习(又称服务学习),有利青年学习善良,学习权责意识,学习合作,学习人与人的联络,重新发现自己。"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健刚在第四届珠海市大学生慈善公益论坛上对大学生的公益活动有此评价。

 

 20121203-165558.jpg

整天论坛共逾百人参加

本届论坛于12月1日在UIC举行,主题为"公民社会与服务学习",由UIC创联慈善公益社发起,共有42个公益团体参与,其中包括来自UIC、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以及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等36个高校社团,以及6个民间公益组织。整天活动有100多人参加,人数为历届最多。 

20121203-172145.jpg

朱建刚教授勉励同学们把事情做好

朱健刚教授在下午作题为《公益学习与青年成长》的主题演讲,推动论坛进入高潮。

他首先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朱教授风趣的演讲引来与会者阵阵笑声。在谈到中国青年的处境时,他认为,青年们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处在社会转型期会感到无力和迷茫。但是,朱教授又盛赞了青年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称"青年是迈向公民社会的动力"。接着,他将青年与公益连接起来,讲述了青年应该如何做公益,在做公益的同时又应学到什么等话题。

"这不是一个做好事的时代,而是把事做好的时代。"朱教授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青年公益者的希望。

在论坛开幕式上,UIC全人教育办公室主任郭海鹏博士致辞说,大学生公益社团在帮助社会的同时成就自身,创联慈善公益社作为公益社团的一员,在实行项目的同时提供公益论坛这一平台让大家交流,其精神值得UIC同学学习。

20121203-181142.jpg

  UIC全人教育办公室主任郭海鹏致开幕辞

从不同角度探讨公益之路

论坛上午的议题为公益之路,多位与会者从学生社团、个人及民间组织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慈善公益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陈孚同学介绍了珠海高校慈善公益类社团活动总览,从基本信息、项目开展情况、社会影响和筹资能力等方面阐述珠海大学生公益社团的发展状况。

 

20121203-172340.jpg

范欣蕾介绍UIC创联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工作 

UIC创联慈善公益社社长范欣蕾在分享时说:"作为公民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在公益活动中不断完善,帮助受众,帮助社会。"创联以项目立足,关注的重心之一是珠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家教项目及学费筹集等活动,力求在提升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唤起社会关注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2008年至今,创联的志愿者参与人数达4000人,服务受益对象超过3万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工作协会成员何冠琏对协会工作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她说,学生社团的生命在于活动的开展,协会下设三支服务队全面提供扎根社区,以服务对象需求为根本的长期规范专业服务。

20121203-170432.jpg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爱心助学协会分享经验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爱心助学协会成员介绍说,经过10年的发展,该会已经成为横跨中大四大校区的大型公益社团,以1+1+1为助学模式,即1个受助学生+一个爱助联络员+一个(些)资助者的形式,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精品活动有:爱心助学考察、汇报图片展示、活动周及后续核心联络工作。

20121203-172502.jpg

 北师大珠海分校爱心援助委员会社长谈活动策划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爱心援助委员会成员则指出,公益社团在进行活动策划时,应注重服务对象的需求,不可因将社团发展及个人获益作为考虑重点而导致活动同质化,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活动缺乏长期性等负面影响。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AIESEC也参与论坛分享。AIESEC是国际商学经济学学生联合会,致力于发展人,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社会影响。中国內地每年有超过二千名志愿者通过AIESEC参与国际志愿者活动,包括中东欧,非洲,东南亚等地。AIESEC希望志愿者能将参与的理念带入各行各业,为整个社会创造更积极的影响。

UIC国际新闻学专业主任阮纪宏博士作为嘉宾点评了社团分享。他说,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公民社会,可以往这方面多加思考。学生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和表面,在做活动的同时更应该探讨社会负面现象出现的原因及解决之道。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环保实践团团长冯先迪同学及UIC大三会计专业唐苏驰同学也就他们的公益历程进行了分享。唐同学把所获一万元奖学金全部捐给创联琪琪聋儿康复项目,同时她也是项目志愿者。她呼吁同学们可考虑把领到的奖学金投入到公益活动的项目中。 

20121203-172549.jpg
麦田教育基金会向大学生团队建言

大学生团队应与民间公益组织联合

珠海民间公益组织麦田教育基金会和香洲区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的代表也参与到公益分享。麦田基金会成员说,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策划水平优秀,但受到流动性大、资源动员能力欠缺及缺乏品牌效应的制约。民间公益组织和大学生团队联合,或许会是一个资源整合、扬长避短的发展方式。香洲区义工联合会员管理部部长李娟提出:"从我去做,到我带动他人去做,到影响社会的义工服务氛围,完成义工服务学习成长。"

20121203-172650.jpg
公益茶话会讨论热烈

论坛在下午接着举行公益茶话会,与会者分成五组,对"志愿服务,路有多远"、"慈善公益,救穷与救急"、"公民社会,理想与现实"、"服务学习,大学生成长"及"服务学习,消费服务群体"等议题进行分组讨论。

通过思想互动,与会者交流了自身对公益的看法,并针对珠海地区的公益活动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如通过网络加强各学校之间的互动、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等。

在朱健刚教授的演讲结束后,UIC创联慈善公益社向与会者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发起捐款帮助身患肾癌的小扬扬。最后,在歌曲《蜗牛》的演唱声中,论坛落下了帷幕。

  文:刘畅 翟健博

图:周子敏 徐曌楠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