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36名来自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的大三同学自6月起奔赴香港,展开为期9周共360个小时的实习。
据了解,UIC社工专业要求每个学生的社会实习时间不低于800个小时。学校在此方面不仅派出经验丰富的实习督导进行指导,而且提供了香港和内地多种实习工作的选择,仅香港方面的实习工作就有30多个社会机构,6个服务方向可供选择,包括家庭服务、就业培训服务、康复服务等。
在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实习的陈沛仪同学选择了家庭服务方向,最终她来到了其下属的施彭年家庭互助中心。她表示,在香港实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社工行业在香港发展非常成熟,她希望能通过在香港实习积累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带回内地,帮助社工专业在内地的发展。
UIC学生在香港循道卫理中心实习
陈沛仪同学介绍说,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一些实务工作如开设儿童小组和组织暑期活动,亦包括文件工作,例如小组计划书、小组记录等,以及协助同事开展小朋友的课余托管服务。让陈沛仪最难忘的经历莫过于"开小组"。"开小组"就是给小朋友开展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从小组活动中认识新朋友并有所体会。她先要设计主题,然后写计划书,通过设计与主题有关的游戏和活动,让组员从游戏中有所反思并学会知识,累积经验,促进组员社交发展及个人发展。
同样在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实习的李晓纯同学则在其下属的青衣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就业培训服务。她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中年妇女互助小组,让她们在游戏活动中形成互助关系。另外也会协助老师给小朋友辅导功课。这一次的实习经历同样让她受益颇多。
在邻舍辅导会黄大仙展能中心实习的黄佳文同学则是从事康复服务方向的工作。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服务送来中心的16岁至60岁的残障者,进行一些维持他们现有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进行社会发展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和小组工作。在实习过程中,他感受到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社工经验。他指出,在内地,可能残障者会被人们潜意识认为是"有病"的、需要帮助的人,而在香港,这些人则是被当成正常人对待。对于香港这种服务态度,黄佳文表示有必要去学习。
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专业实习统筹主任吴耀辉担任香港社工实习的联系和安排。吴耀辉表示,UIC社工专业学生的首次实习都尽量安排在香港,一方面可以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加强学生对社工专业的认知,另一方面香港对于实习生很支持,会安排实务工作,从而增强同学们对社工专业的认识和实务方面的能力。除了这36名学生,今年暑假还有7名学生在内地实习。同一批社工学生的下次实习将从10月开始,持续到明年3月,实习的地点主要安排在广州、深圳和珠海,让同学认识和体验内地社工服务的境况,为未来投身社工行业做好适应准备。
吴耀辉还表示,这些香港机构对于UIC实习生的评价很正面,他们表示,UIC学生对机构的政策、工作内容、程序等都跟进得很好,专业能力跟香港的社工实习生比较毫不逊色。有机构如小童群益会、信义会、循道卫理中心等已经连续4年接受我们的实习生,近年新增的机构有协康会、善导会、东华三院等。
文:袁绵 图:陈蔼沂
编辑:陈晓虹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