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三地学者分享跨文化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 2013-03-21 打印

       由UIC 跨文化学术研究所主办的"跨文化经验学术研讨会——文学与翻译的教学研究"于3月15日举行。来自香港的多位学者与UIC老师一起分享跨文化研究与教学成果,并就"把跨文化元素融入UIC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挑战"为题进行讨论。

       UIC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在开幕辞中表示,该学部共设有八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发展大多离不开跨文化研究的帮助。而且,UIC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大学,跨文化研究更是与国际化的研究与学习密不可分。

20130321005宋美璍教授致开幕辞

讲座:专家向UIC学子分享研究成果

       香港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叶少娴教授,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主任陈德鸿教授,UIC英语(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方向)专业主任、来自美国的Charles Lowe博士,英语(应用翻译方向)专业主任曾飞茹女士分别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20130321003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聆听

       叶少娴以香港土产英语小说家许素细的作品"The Unwalled City"为例,阐述了三个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女人,如何在香港这个具有多元文化的都市,在九七回归前后的特殊时期里寻求其对身份的定位。她认为,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要找到自身的定位,重要的是要看清楚自己内心,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013032112叶少娴以许素细的作品"The Unwalled City"为例进行演讲

       来自美国的Charles Lowe在其演讲中,以上海财经大学与UIC英语(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方向)专业的学生对于作家Roger Mais的作品 "Red Dirt Don't Wash"的反应进行比较,说明在诠释社群(interpretive communities)中,社群成员分享对历史和文化的共同认识,从而使得社群成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影响。

2013032111 copyCharles Lowe说明什么是诠释社群

       陈德鸿则介绍了东亚三大语言――中文、韩文、日语的现代性质和地位,以及它们与英语之间的关联。他还就在东亚有了三大语言的情况下是否仍需要翻译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翻译在保护当地的价值观方面能发挥作用,但不幸的是,翻译在东亚的使用范围却很有限。

20130321010陈德鸿介绍东亚三大语言

       曾飞茹向同学介绍了口译这方面的知识,重点讲解了口译与普通翻译的区别,以及口译中的文化定位,并以轻松风趣的氛围讨论了关于教师和学院如何做才能提高文化竞争力和文化敏感性这一问题。

20130321007曾飞茹讲解口译与普通翻译的区别

讨论会:探讨跨文化教学经验

       在下午举行的主题为"把跨文化元素融入UIC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挑战"小组讨论中,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谭国根教授、UIC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与广告方向)专业主任Joanne Gula博士、英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向)专业主任甄美仪博士、国际政治(政治与国际关系方向)专业主任蓝安伟博士、外国语言文化中心Katharina Yu女士和Roser Cervera女士、影视学专业Andrew Newell先生等就如何把跨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以及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20130321006Roser Cervera、蓝安伟、甄美仪、Katharina Yu、Joanne Gula、谭国根和Andrew Newell

       其中,谭国根提出当前在选修课和通识教育中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能力的自信,保证他们选课时可以不畏英语教学;二是如何保证由不同老师分别教学完成的同一个课程的连贯性。Andrew Newell则认为地球上本没有分界线,被人为地划分成了不同国家,文化也是如此,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他还提到,UIC这个名字其实象征了一种伟大的目标——联合的、国际的(跨文化)大学。

       通过这一次跨文化经验学术研讨会,同学们都获益良多。来自大二英语(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方向)专业的张同学说,跨文化研究主要是帮助人们在文化具有差异性的地区尽快的找到自我认知,提高认同感。

       本次研讨会由跨文化学术研究所主办,英语(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方向)专业与英语(应用翻译方向)专业联合协办。

 

文:董晗笑 仝海燕
图:董晗笑 符嘉欣
编辑:符嘉欣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