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会创作出怎样的皮影戏?11月25日晚,在由UIC全人教育艺术中心举办,UIC传艺社承办的皮影大赛上,“葫芦娃中的蛇精”、“可爱的越狱兔”、“猪八戒背媳妇”等学生的创作及创新演绎引来了观众阵阵掌声。

首届皮影大赛 学生带来创新演绎
“隔纸说话,影子抒情”,形容的正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皮影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让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UIC建立了广东省高校第一所皮影戏馆,并将其纳入全人教育课程。
本次皮影大赛分为制作组与表演组,制作组主要比拼造型、精细程度、色彩搭配和创意;表演组则更侧重观赏度、趣味性和流畅度。本次参赛选手均来自选修皮影课程的同学,参赛作品从构思、绘画、裁剪到涂色等皮影制作环节均由学生完成。

学生在讲解蛇精皮影的制作
随着一连紧凑的锣声,首先登场的UIC入驻皮影艺术家滕德清先生表演《武松打虎》,拉开了本次皮影大赛的序幕。在浑厚的男中音伴奏下,武松和老虎打得难解难分,皮影在幕布上翻腾跳跃栩栩如生。当武松擒住老虎,正要为民除害,剧情却发生了逆转。原来,腾师傅对剧情做了创新,顺应保护动物的时代潮流,武松最后“放虎归山”。幽默诙谐的对白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
赛场上,参赛选手首先要介绍自己的皮影的创作过程和特点。“弯弯眉,细细眼,樱桃小嘴一点点,就是女性角色的一般外貌,所以我使用了环眉眼的制作方法,眉毛和眼睛是连在一起的。” 获得本次最佳创意奖大一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游雪欣同学的作品一亮相就引来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她制作的“踢毽子的小女孩”十分细致,不仅生动地阐释了皮影戏中女性的制作特点,体现了古典柔美,而且表演中细节动作活灵活现。

同学表演《猪八戒背媳妇》
获得本次最佳制作奖大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蔡春智同学,他表演的《猪八戒背媳妇》则笑点十足,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欢呼。该组皮影的特点是八戒和孙悟空均有两个头,在表演中颇具难度。尽管同学们的表演不是很流畅,但他们的制作却获得了评委的认可。
在表演组,五个比赛团队均选用了中国传统剧目,《对花》、《鹤与龟》、《龟兔赛跑》、《狡猾的狐狸》、《擒悟空》五个节目表现了选手们专业的表演技巧。由大一计算机专业吴剑秋同学、大一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殷芷清同学、大一应用心理廖颖同学表演的《龟兔赛跑》获得最佳表演奖。

同学表演《擒悟空》
本次大赛评委分别是UIC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冯瑞龙,UIC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雕塑家赵树同教授,UIC皮影馆入驻艺术家滕德清,全人教育艺术中心美术老师董佳和秦熠。

评委赵树同点评同学们的作品
赵树同教授在点评中说,选手们的表演动作流畅,既有传统,也富含时代感。UIC同学对传统民俗文化——皮影戏的热情难能可贵。他特别赞赏作品《踢毽子的小女孩》,“不仅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而且颜色搭配新颖,不受过去的限制。造型优雅,富有皮影戏的特色。”

赵树同为获得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制作奖的同学颁奖

冯瑞龙为获得最佳表演奖的同学颁奖
当天B102大厅坐满了观众,不少UIC教职员带着自己的小孩前来观看。除了精彩有趣的比赛,UIC话剧社、魔术社和传艺社民乐团也带来了精彩的助兴表演。
赛后,来自大一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的侯同学表示,这场大赛让他更好的了解了皮影戏这项传统艺术,同时也激发了他极大的兴趣,“如果可以,大二我可能会选修这门课程,”侯同学说道。
文:翟健博(四维传播社)
图:侯良语 徐曌楠(四维传播社)
编辑:陈晓虹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