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产生心理疾病是因为对人和事形成了不良的认知。”5月15日,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黄富强教授以“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为题,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大家讲述了这一心理治疗方法的概念及其应用。本次讲座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系列讲座之一。
认知行为治疗是由A.T.Beck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黄富强讲道:“A.T.Beck 认为,人们都会在内心建立一个‘认知铁三角’(Cognitive Triad),即对自己、世界和未来的看法,如果一个人的‘认知铁三角’是消极的,那么他很可能有心理疾病。”

黄富强教授生动地演讲
接下来,黃富强以一个老太太的例子来分析人们的认知缺陷(Understanding Cognitive Deficits)。这位老太太年少时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结婚后又频繁受到丈夫的虐待,种种悲惨的经历让她形成了一种认知——如果我不能满足别人的要求,我就没有价值,得不到别人的爱,因此她经常勉强自己取悦别人。他解释道:“这就是老太太在内心建立的不良的‘规条(Rules)’,即自我价值只能通过满足他人的要求来实现。”
除了“规条”,认知缺陷还有其他两个重要的方面:核心信念(Core Beliefs)和自动化思维(Automatic Thoughts)。核心信念是一个人最终的自我评价;自动化思维是人们遇事后的第一想法,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例如有些人在做事情之前总是给予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好”等等,这就是陷入了“打沉自己”的思想陷阱。
那么心理咨询师应该怎样应用认知行为进行治疗呢?黄富强认为,应该先了解案主的过往和现在的经验,分析他建立不良的认知的原因;其次找出案主在身体、思维、行为、情绪四个方面建立的模式;最后也是重要的是,要帮案主建立新的经验和证据来推翻过去的思维想法。
黄教授的演讲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在场的师生都被这一内容所吸引,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来自学生事务处的王茜老师就他讲到的“帮案主建立新的经验”提问道:“如果案主在尝试新的经验时失败了,那么会不会加重他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黄富强回答说:“首先,要和案主多次沟通,让他知道建立这个新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减少失败的几率;其次,即使结果是失败的,过程中肯定也有成功的地方,我们要把焦点放在这些可取之处。”
整场讲座让在座的师生获益良多,来自大一应用心理学的赵静琳同学谈到了她听完讲座的感想:“我们大一的专业课只简单地介绍了心理学有哪些流派,但是黄教授讲得非常细,让我对认知行为治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以后做心理咨询师非常有用。”
讲座结束后,社工专业署理主任黄匡忠教授向黄富强教授赠送纪念品,而黄富强教授也以《驾驭焦虑》、《走出抑郁的深谷》两本书回赠,让同学们加深对认知行为疗法应用的了解。

黄富强教授回赠书籍
文:王乃丹
图:余媛滢
编辑:余媛滢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