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记者发稿前,已造成193人遇难,199余万人受灾。人间有真情,处处有真爱,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纷纷自发组织祈福募捐活动。4月23日晚, UIC关爱雅安行动小组的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UIC关注雅安地震募款及‘钱该如何捐’”的主题论坛,并在同学们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UIC关爱雅安行动小组根据UIC义工发展中心紧急事件回应机制,由中心发起,并联合UIC学生会干事会,创联慈善公益社,创行Enactus社团,梦想沙伐旅公益社,根与芽等社团组成,一同协调相关活动的开展。
当晚论坛由UIC国际新闻系主任阮纪宏教授,学生事务总监黄匡忠教授以及义工服务发展中心的杨荣臻老师主持,UIC校长吴清辉教授以及UIC各学部负责人都参加了该活动,吴清辉教授表示,对于同学能自发组织此类募捐活动感到十分感动及慰藉,自己深受感动,作为校方而言,将会大力支持该活动。

吴清辉校长为灾区募捐
阮纪宏教授在开场白中讲到,虽然UIC的办学体制与全国大多数学校不一样,但是对于灾难发生后的所作出的反应,应该是与全国的大学都一样的。阮纪宏教授曾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与杨荣臻老师等人一同前往灾区了解灾情,并在回校后组织学生义工前往灾区支援,对于此次雅安地震,阮教授认为在祈祷募捐等活动后,也应开展类似后续的义工活动。阮教授还谈到,与当年汶川地震相比,国家救援体系得到了大量的改进,相关的救援预案能够很快地提出,所以现在雅安地区基本上不缺乏救援物资,并且政府相关的拨款能够及时发挥到最大的用途。

阮纪宏教授谈灾区支援
来自香港的黄匡忠教授在与同学们的讨论中提到,在雅安发生地震后的第一时间,香港的专业社工人员就已经到达了雅安进行支援,而这一点则应归功于国家在汶川地震后大幅完善了“能力建设”,使得社会各界的力量能及时输送到受灾地区。但是现在雅安较为偏僻的地区的物资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由于地域偏僻的原因,许多物资不能及时送达,这都需要国家的力量,去打通那一条条“生命通道”。而黄匡忠教授还提出,由于灾区环境的不稳定性,不建议没有经验的志愿者前往灾区。

黄匡忠教授谈灾区社工服务
在场的同学们对于捐款等问题也提出了许多疑问,不少学生质疑中国红十字会接受的捐款不够公开,从而选择民间的相关公益组织,如壹基金,宣明会等。阮纪宏教授则认为,在中国而言,红十字会拥有最完整以及最成熟的体系,在全国各地都有分会,有能力将救援物资及款项及时地送到受灾群众的手上。
杨荣臻老师则认为,与当年汶川地震相比,国家的确是强大了,社会是进步了,但是与当年汶川地震后大家一个劲儿地捐款相比,今天的同学们在捐款的时候则多了一个疑问——“钱应该捐给谁?”似乎大家不太相信红十字会等相关国内的公益组织,反而是偏向国际或是民间的公益组织,这种现象值得国内红十字会等组织的深思。
当晚在场同学们也受到不少的触动,大家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来自四川的大一金融数学专业的曾依同学说,“大家可能对红十字会有看法,不相信红十字会,但是大家还是应该把掌声留给那些奋斗在一线的红十字会的支援者们。”“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才能改变一个人的行动,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能够使更多的同学发现自己的力量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去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们。”来自大二UIC国际新闻专业的孙若玉提到。
在此次论坛后大家认为,人们还是应该相信红十字会等国内的公益组织,在监督并促使其财政公开的同时,也应该大力支持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截至4月23日晚,为雅安地震灾区募捐款额总数为22176.2元人民币,加100.5元港币。其中含UIC创行团队1350元人民币和苗家印象1500元人民币捐款。

募捐所得善款
此次募捐及论坛活动仅作为UIC关爱雅安行动的其中一项,在今晚过后,UIC各大学生社团与同学们还将在校园内举行多次义演义卖等活动,为雅安加油。
也许这一个个祈福活动的作用不大,但是人的信念却十分重要,相信此时此刻全国各地共同的信念能够汇聚在一起,带给灾区人民更多心灵上的慰藉。在这一刻,也许心理上的安慰比物资更重要。
雅安不哭,全国人民,与你同在。
文:余孜政
图:翁静莹
编辑:余媛滢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