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环境卫生、医患关系、食品安全、职业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趋严重。5月9日,第一届“当代中国公共卫生挑战”论坛在UIC举行,来自国内包括港澳知名大学的逾2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这些公共卫生难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届“当代中国公共卫生挑战”论坛在UIC举行
为了全面认识和改善中国公共卫生的现状,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共卫生的各个相关领域细致分析,重点讨论社区与个人的公共卫生、医疗改革和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珠海室内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挑战、公立医院自治、以佛教理念关怀身心健康、把中医应用到公共卫生等话题,并积极提出见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UIC校长吴清辉教授表示,公共卫生已成为政府和市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在此次论坛里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献言献策,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学术探讨,可以帮助建设一个更加卫生健康的社会。

吴清辉校长向与会的校外嘉宾颁发纪念品
参加此次论坛的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恒进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庞丽华博士、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柯群英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主任何敏贤教授、澳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德博士,以及UIC的协理副校长关利平教授、通识教育办公室主任杨斯敏教授、助理教授Nazrul Islam博士、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主任李朝康博士、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课程主任黄匡忠教授等。吴清辉校长也向参与论坛的校外嘉宾颁发纪念品。
此次论坛的召集人Nazrul Islam博士认为,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堪忧,食品安全、医院管理等问题频出。他说:“我们举办这次论坛,既是为了寻求中国公共卫生问题的出路,也是想把UIC打造成一个学术平台,提高华南和华东的学术氛围,发展和国内其他顶尖大学的学术联系。”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UIC副校长张聪教授、教务长张根发教授等。

副校长张聪教授、协理副校长关利平教授与嘉宾合影
专家观点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主任何贤敏教授从新心理学的角度指出了改善社区与个人公共健康的迫切性。他指出,目前国内有17家大学提供94个心理学方面的硕士专业,但是现存的健康/医学心理学似乎侧重于医学模型方面的研究,学生缺乏足够的实习机会,缺乏本土并且基于实证基础上的评价工具和实践。因此,随着国家的发展,必须在公共健康教育专业和健康相关服务的数量和范围方面有所增长。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主任何贤敏教授从新心理学角度切入公共卫生研究
他也说道,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提高个人的适应性认知对公共健康意义重大,未来的公共健康研究和服务应该更多地关注正面认知的作用性。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庞丽华博士对中国残疾人口进行了纵向调查。通过一系列的关于性别、年龄、城乡等图表对比,分析了残疾人的类型和现状等。 她指出,近年来残疾患病率有所增加。“大多数身患残疾的人都处于贫困的边缘,然而,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他们的帮助也有很大的改善,但仍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重视。”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庞丽华博士主要谈及残疾人口调查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以《中国公立医院自治:回望与展望》为题,从决策权、市场开放程度、社会责任等方面回顾了1978年到2008年公立医院的发展历程,提出政府在公立医院自治改革中的重要监督作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谈及中国公立医院自治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恒进教授则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了公立医院的病人容纳数量的增加、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信任度的增强。政府需要继续推进、持续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董恒进教授分享了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研究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柯群英博士分析了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佛教组织在老年人关怀服务中所起的作用。柯教授讲道,佛教组织提供老年人关怀服务是对现代社会老龄化趋向的回应。通过与政府合作,这些佛教组织越来越顺应时代的发展也逐渐现代化,并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和赞扬,尤其是年轻一代。除了老年人关怀服务,佛教组织也在其他慈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提供医疗支持。同时,柯教授指出,佛教组织提供老年人关怀服务也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公。

柯群英博士介绍佛教组织在老年人关怀服务中所起的作用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德博士说道,澳门是国际药物贸易的主要运输中心。然而,澳门的药物使用率却明显低于国际标准。近年来,这一现象在逐渐改变。他指出,自2010年至2012年,在珠海居住的澳门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滥用药物,针对这种现象,澳门特区政府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在努力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李德博士介绍澳门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治疗
UIC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课程主任黄匡忠教授主要谈及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他指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社会工作陷入了停滞,直到1979年才得以恢复。我们现在的医保工作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资源及人力稀缺、政策支持不足的挑战。

黄匡忠教授主要谈及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
UIC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杨斯敏教授讲道,在上世纪中期,困扰中国的主要问题是能否给急剧增加的人口提供充足的粮食。这一问题通过独生子女政策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得到了解决,中国的粮食已经可以自给自足。然而,温饱问题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又接踵而至。随着毒奶粉和食品添加剂过量等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产生质疑,“确保食品安全是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共同的责任,”杨教授说,“这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杨斯敏教授谈及当代中国食品安全挑战
在论坛前一天晚上的欢迎晚宴上,与会嘉宾与UIC师生互动交流,UIC学生表演多个节目为晚宴助兴,其中包括情景模拟和改编话剧等创意表演,展现了他们对当代中国公共卫生问题的思考。

改编版《梁祝》小品演出,揭露了当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太极表演
文:张佳娣(四维传播社 大二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
王乃丹(四维传播社 大二国际新闻)、何锭
图:王乃丹、余媛滢
编辑:余媛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