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举办新闻传播院长论坛,云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近30所海内外院校的专家学者,共探“智媒共生:AIGC浪潮下新闻传媒教育的范式创新与路径探索”。


北师港浸大副校长(学术)周永明教授表示,越是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越要加强博雅教育培养,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独立判断能力、公民意识、社会正义感与生活情趣全面发展的学子。

北师港浸大协理副校长(国际拓展)黄煜教授指出,当下新闻传播教育者需要重新认识媒介的角色、重新思考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重新理解大学教育的责任。“大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传授技能,而是为了培养能够充分识别真假,并愿意为公共利益发声的人。”

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研究与发展)郭中实教授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钟布教授(右)主持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指出,传播学当下必须进行工程化转型,以系统性、数据驱动和可量化的方法优化和改进媒体实践的过程和效果,以工程化思维掌握AI时代的传播规律与特征,从而打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传播产品。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教授指出,回应时代呼唤,新闻传播学科应主动围绕人工智能等未来技术进行重构,关注短剧、短视频等未来产业与市场,优化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以培养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推动“为知识而学习”向“为创新而学习”的未来教学模式转型,探索建设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的未来课堂与校园。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教授则指出,在AI浪潮下,应当思考如何构建有效机制,消除性别数字鸿沟,让更多人从数字变革中获益。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战略)林芬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张志庆教授、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教授等学者亦纷纷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话语建构、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数字时代的价值、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革新、粤港澳大湾区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建设等话题展开了热烈分享与讨论。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邓雅文 贾子航 宋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