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25.10.26[南方+]--北师港浸大启动建设“嘤鸣馆”,欢迎校友“常回家看看”

发布日期: 2025-10-26 打印

10月25日,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英文简称BNBU,简称“北师港浸大”)举办校友回家日暨校园开放日活动,3000多名校友及亲友从五湖四海回到母校,与社会各界友人齐聚校园,共同见证学校新发展。

今年是北师港浸大建校20周年。

活动当天,该校在校园内安排了学院成果展览、招生宣讲会、专题讲座、校友分享会等,并设有招生咨询和学生社团摊位,以及举办师生欢乐跑、草坪音乐会、高桌晚宴等丰富活动。

现场,北师港浸大师生及校友共同见证,该校“校友之家”正式启动建设,并取名为“嘤鸣馆”。

“嘤鸣馆”取名源自《诗经》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道出了人们对同道与友谊的真挚向往。”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介绍,“嘤鸣馆”的取名源自《诗经·小雅》,寓意校友与母校共同成长、携手发展。

北师港浸大成立于2005年,是第一所内地和香港合作办学高校。从白手起家、勇探新路,到如今校园扩址、桃李芬芳,师生共同见证其办学的不易与不凡。


嘤鸣馆前,师生共同见证其启动仪式

“母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作为个体也在不断成长,这种相生相伴的感觉很奇妙。”活动当天,北师港浸大2016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珠海市蜜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林鸿,与同是校友的太太回到校园,十分感慨。

2023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易永燊兴奋地提及,母校的显著进步有目共睹,比如越来越多校友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深造,以及学校跻身QS排名榜单。今年初,他还曾回校与学弟学妹分享在香港求学求职的经验心得。


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

“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谈及对学生的期许,陈致表示,“成人比成功更重要”,希望学生过得幸福美满,并且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自2005年建校以来,北师港浸大已向社会培育输送超2万名本硕博毕业生,去向遍布全球各地。

待“嘤鸣馆”建成后,该校计划通过不定期举办展览、座谈、分享会等多元活动,为广大校友提供交流平台,打造成为温暖的精神家园和紧密的联络纽带。

“愿你们常回家看看,母校永远是你们的温暖港湾。”在“嘤鸣馆”启动建设现场,陈致对校友们说。

校园实现千亩办学空间

“这跟我记忆中的学校完全不一样了!”2015届影视学专业毕业生Eason专程从国外赶来,参观新启用的二期校园。“以前我们是在一个‘小角落’里上学,如今校园这么大,学生也多起来了,感受到学校一直在往前走。”他说。

建校初期,北师港浸大的办学用地仅约200亩;2017年,该校迁入新校址,拥有了300多亩的独立校园。2021年,二期校园奠基,空间大幅扩容,实现千亩办学空间。

当前,二期校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该项目的书院组团(宿舍区)已于2022年投入使用,教学组团Ⅰ标段则于今年3月封顶。

待建成后,北师港浸大将形成以“人文商”为主的一期校园和以“科技、研究生院”为主的二期校园,二者将与附近拥有200多年历史文化的会同古村融合,构成“大学小镇”格局,以更好地推行博雅教育。

北师港浸大是国内率先探索博雅教育的高校,倡导多元化教育环境,以中西融会贯通,重点培养具有整体性视野、文理兼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024届应用翻译学专业毕业生陈韵晴回忆,在北师港浸大学习和生活,帮助自己养成了积极表达、主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等能力,让她在职场中十分受益。“如今,曾经的UIC变成了有着全新面貌的BNBU,祝福母校越来越好。”她说。

立足20周年新起点,北师港浸大有何发展新思路?

陈致表示,接下来,学校将在深耕国际化教育、推进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坚守博雅教育初心,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博雅型大学。

南方+记者 姚昱旸 马瑞婕

通讯员 罗诗冰

媒体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10/26/c11850683.html

最后更新:2025-10-2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