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2025.07.29[广东广播电视台]--北师港浸大开办暑期班,关注AI在语言方面实践应用

发布日期: 2025-07-29 打印

【广东广播电视台】2025年7月26日,第三届“语料库与数字人文暑期学院”正式拉开帷幕。该学院由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BNBU)联合澳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吸引了海内外语言学和数字人文领域的顶尖专家、青年学者,以及来自100多所院校的200名学员线上线下齐聚,一同开启这场探索人文与智能交汇点、解码未来认知可能的学术盛宴。

第三届“语料库与数字人文暑期学院”开幕式

三校联手公益举办 报名热度高涨

本届暑期学院聚焦计算语言学与数字人文研究核心议题,围绕“基于语料库的人文大数据构建”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实践”两大主题展开。来自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北师港浸大等14所高校的16位学者,将通过“前沿讲座+讲习班实训”的双轨模式,分享领域最新成果,指导学员掌握人文数据的结构化方法、大语言模型应用等关键技术,助力学员构建跨学科研究思维,探索人文研究新路径。

作为三校强强联手的公益项目,此次暑期学院因汇聚众多学者且聚焦前沿交叉领域,受到海内外青年学者与学子的热烈响应。报名开放后,迅速收到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291所高校的980份申请,涵盖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最终录取线上线下学员200名。

北师港浸大党委书记、副校长(行政)毛亚庆教授在开幕仪式上表示:“语料库构建是人文研究的基石之一,大语言模型应用是探索语言本质的全新路径——而这正是本次暑期学院的双重使命。”他指出,三校联合举办暑期学院,不仅是学术的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开拓。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表示,过去受技术条件限制,语料收集、整理、分析耗时费力,研究范围受限。如今,大数据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实现了海量语料的高效获取与数据库构建,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三校联合举办暑期学院,是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共同推进语料库与数字人文建设的重要举措。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杰教授强调,面对现代技术,学者应积极拥抱挑战,把握新技术为传统研究创造的机遇。本期暑期学院学员报名踊跃,大家对前沿领域的热忱,让本次学术交流价值倍增,期待共同探索未知领域。

第三届“语料库与数字人文暑期学院”开幕式合影

聚焦技术赋能 展现前沿成果

在“强强联手”搭建的平台上,一系列与数字人文相关的问题引发关注:语言大模型能否理解人类自然语言的各种意义?它是在鹦鹉学舌,还是真正懂得人类?语言大模型又能走多远?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袁毓林教授在开幕仪式上表示,语言大模型时代计算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在于主动融入人工智能研究潮流,积极参与攻克语言大模型中与语言相关的技术难题,努力与语言大模型技术同步发展,谦逊地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同命运。

开幕仪式上的前沿学术成果发布环节,展示了多项相关研究成果。香港浸会大学李建深博士介绍了他与北师港浸大文化与创意学院院长庄以仁教授的合作项目“先秦时代青铜钟的数字研究:音、形、创”,该研究运用数字技术深度探索青铜钟这一先秦重要文化载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展现了数字技术在考古与艺术研究中的创新融合及应用潜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斌教授系统展示了南师大团队在古汉语资源建设方面的成果——“上古汉语词网检索平台”,该平台收录近5万个古汉语词条,服务于古汉语信息处理和古文教学。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东波教授介绍了“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的2.0版本,并对模型的新功能和未来改进方向进行了说明。

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探索,与前两期暑期学院学员的优秀学习成果,共同构成了活跃的生态。语料库与数字人文暑期学院正持续推动研究者们在理论与实践中碰撞思维,探寻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文研究的新拓展方向。

第三届“语料库与数字人文暑期学院”启动

【编辑】黄孝天(实习)

媒体链接:https://m.itouchtv.cn/article/f991f23b021556f7085b3ee1c84d3bd2?shareId=xVpkl4UD

最后更新:2025-08-2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