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珠海春意浓,下学期的教学活动亦紧张有序地推进。可能不少老师、同事和同学已经知道或者亲身参与——香港浸会大学对UIC的第五次院校评估已于三月底顺利进行。
从建校初始,我们与浸大就达成共识:一定要保证在珠海和在香港修读的浸大学位的含金量相同。为此,我们建立了质量保证机制,其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由浸大定期对UIC的教学和管理进行评估。
由最初的一年半一评,再到现在的两年一评。UIC对每一次评估都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自我评估报告,参考并落实浸大反馈的意见及建议,务求经过评估,使学校的发展跃上新台阶。UIC的办学日趋成熟完善,也让浸大越来越放心。

学生与浸大来宾轻松交流

民乐合奏《彩云追月》
本次评估的重点,依旧是在教学质量保证、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和国际化程度方面。当然,新校园建设规划也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如果比较历来几次评估,这次无疑在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提高。在准备自我评估报告的过程中,几乎所有教学人员都有参与。更多的学生和职员与浸大专责小组面谈,甚至毕业生、各学部的校外顾问以及企业代表,也从香港及珠三角各地来校与专责小组进行了沟通,各场座谈的参加者有100多人。

浸大专责小组与教学支持部门代表座谈

浸大专责小组与在校生和毕业生座谈
这次评估的规模较过去为大,就是希望让更多师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建UIC。连续五次参与院校评估的专责小组主席、浸大副校长(学术)陆大章教授在总结会议上对UIC学生的表现评价很高。对此,我甚感欣慰。

浸大专责小组与UIC教职员合影,前排中为陆大章教授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学生的表现是学校最好的名片。浸大专责小组来访刚过去,我与几位同事又参加了珠海市高校发展工作会议,汇报了UIC在打造国际化人才,开展教育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在会上,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对UIC颇为赞赏,他希望UIC力争成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示范区”,并且为珠海多做一些事情。
UIC这几年立足珠海,除了提供优质且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之外,还积极融入珠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持续参与珠海社会管理的服务与创新、培训社工人才、中小学英语教师等方面已做出一定的成绩。
在这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希望打造全国第一个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产学研基地:UIC食品安全粤港产学研基地。此举若能成事,不仅对珠海,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深远意义。我们也将助力珠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引入澳洲大学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顾问等资源,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还有大学小镇,以UIC新校区为中心,我们将与珠海市政府、高新区和会同村居民一起,共同打造“大学中有社区,社区中有大学”的大学经济文化圈。
UIC与珠海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至今,已经一年半时间。我们对于“合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那就是:珠海助UIC发展,UIC助珠海腾飞。我期待,新一轮的发展与合作在这春天里播下种子,为日后的丰收打好基础。
图:余媛滢 谢子薇 何锭 陈欣然
转自第四十三期《四维首印》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