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浸大教授罗秉祥分享基督教文明

发布日期: 2013-04-11 打印

基督教既是文明进步的助力,同时又是阻力。4月8日,香港浸會大学宗教及哲学系罗秉祥教授应UIC全人教育办公室邀请举行讲座,与同学们分享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此次讲座是全人教育世界文明对话系列讲座第八讲,主题为“基督教是文明进步的助力还是阻力?——以中世纪欧洲为例”。

协理副校长陈孟贤教授表示,支持全人教育办公室举办有关文明的讲座,这能开阔同学们的眼界。他还提到,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做社会服务,奉献了他们的生命,基督教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很大,“基督教的信仰对中国的意义”这个题目是很有科学性的。同时,他还代表UIC向罗秉祥致送纪念品。

20130411quanren1

陈孟贤(左)给罗秉祥送纪念品

基督教是文明进步的助力

罗秉祥首先从经济、政治、文化、蛮族入侵等方面分析罗马帝国与文明衰落的原因。他表示,西欧中世纪的早期被称为“黑暗时代”,主要的表现是文化上的黑暗。西欧由于蛮族入侵,出现战乱,导致经济衰败,政局混乱,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和重要的文学典籍遭受了严重破坏,西欧文化受到重创。

而在欧洲文明的黑暗时期,罗马修道院提倡抄录经籍,培育求知精神,并向社会世俗传播福音,推动了欧洲文明的重建,带领西欧重新踏上文明的道路。

20130411quanren8罗秉祥与同学们分享其对基督教的看法

另一股推动欧洲文明重建的力量是当时士林学风和大学的兴起。罗秉祥介绍:“当时的士林学派将基督宗教的教义与古典学问融合,强调辩证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理性的知识体系,鼓励一种求真、怀疑和批评的精神。今天的大学沿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基督教是文明进步的阻力

 “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持续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罗秉祥指出,参与十字军东征的人有各自的身份和各自的意图动机,在这场战争中,宗教不但没有约束武力,反而还鼓励以武力解决问题,使得欧洲日后在其他地方(如美洲)也轻易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这是欧洲文明的不健康发展。近代欧洲帝国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和殖民,教会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现在,天主教已经吸取了这个教训,所以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

20130411quanren5 20130411quanren4 20130411quanren3

 现场师生积极进行互动

在场同学纷纷表示,此次讲座让他们对基督教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5月,罗秉祥还会再次给大家带来基督教文明的讲座。此外,全人教育办公室还将举办两次讲座,内容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希腊传统和现代科学发展。

此前,全人教育世界文明对话系列讲座已为UIC师生逐一介绍中国、印度、欧美、犹太、伊斯兰等伟大宗教和文化传统,探讨全球化之下多元文明对话之前景,和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出路。


文:陈琪婕
图:陈琪婕  符嘉欣
编辑:符嘉欣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