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与新院长“共同创业”!这个学院太特别

发布日期: 2025-09-22 打印

当全球高校都在思考如何应对AI挑战时,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已率先开辟了一条新路:开创性地将博雅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成立博雅智能学院。

“我的任务就是找到一个好院长,现在看来,完成得还不错。”今年9月,在学院首场新生欢迎会上,校长陈致教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博雅智能学院的新任院长——陈钟教授。

这位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教育家,在北京大学从教30多年,长期参与国家信息技术政策制定与咨询。而他选择加入BNBU,正是因为认同博雅教育与AI融合的愿景。

“它圆了我一个梦。”陈钟教授表示,北师港浸大博雅智能学院的独特之处,在于构建“AI赋能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反哺AI”的良性循环。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正迅猛发展,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具备跨领域思维和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与机器竞争,而是学会与机器协作,发挥人类独有的创造力与同理心。”

陈钟教授对博雅教育的认同,源于他丰厚而多元的学术与实践经历。

1979年,他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录取,从此与计算机科学结缘。他在北大完成本科至博士学业,并留校任教。随后的三十年,他曾投身于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也曾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深入探索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还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访问教授,这些经历让陈钟教授始终关注教育创新与学生发展,也让他深切感受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深远价值。

也正因如此,北师港浸大率先融合AI与博雅教育这一举措深深吸引着陈钟教授,“这不仅将对未来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我圆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与贡献的舞台。”他将这一实践概括为“AI赋能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反哺AI”。

陈钟教授指出,当前无论是国外的OpenAI,还是国内的DeepSeek,其训练基础都依赖于人类沉淀的知识数据。“没有这些数据,大模型就如同一个空的大脑,无法运作。”

“有人认为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即将枯竭,但在众多垂直行业与专业领域中,仍有大量高质量数据尚未被充分挖掘。”陈钟教授表示,“如何将通用大模型的知识处理能力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正是博雅智能学院发力的核心方向。”

目前,学院已联合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理工科技学院、文化与创意学院,共同推出四大融合课程:智能商业领袖+N、数字全球传播+N、数学+N、计算媒介+N。这些课程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让学生成长为一批能在人与技术共生时代中从容前行的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教父”Hinton曾对正在考虑大学规划的青年说:“未来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正处在历史一个节点,我们对未来毫无经验,将要应对比我们更聪明的事物,我们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让你更善于思考,而不是单一的技能,这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未来虽不可预测,但优质教育所培育的深层能力,或是应对未知挑战的关键。在陈钟教授看来,无论学生选择何种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北师港浸大博雅智能学院

实际上,信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而人类获取、处理与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革命性的变迁。

“提升信息素养,本质上就是提升系统性地获取、运用信息并掌握相关工具的能力。”陈钟教授强调,即便未来信息处理的设备与算法不断迭代,人类对信息加工、辨析与运用的核心意识和能力不会过时。“尤其在当前信息爆炸与虚假信息泛滥的背景下,构建起对信息的‘免疫系统’,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指导,进行独立判断,显得愈发重要。”

除此之外,陈钟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思维”是另一种关键素养。他认为,所谓计算思维,实则是将具体的行业领域问题转化为可计算、可模型化的形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将传统依赖结构分子生物学和化学实验的难题,成功转译为了计算问题,从而取得了突破。

“当我们同时具备信息素养与计算思维,就能实现跨领域探索,将任务转化为可计算的问题,借助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创新。”而这正是博雅智能学院致力于为学生打造的核心能力。

北师港浸大博雅智能学院致力于培养此类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及伦理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为此,学院通过搭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广泛引进业界导师等方式强化师资支持,并营造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机会。陈钟教授指出:“我们希望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导师和教练,使得学生未来发展拥有更广阔的路径。”

学院特别设立了课程主任,担任学生的学术伙伴,全方位负责课程指导、学业支持与问题解决,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SAI课程主任受聘仪式,左起:周永明副校长(学术),课程主任李孟祺博士、陈儒林博士、黄涛博士、张思聪博士,潘建新副校长(研究和拓展)

今年9月,首批120名来自校内四个学院的新生经过二次选拔,正式进入博雅智能学院,开启四年跨学科培养历程。他们将在修读原专业课程的同时,接受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博雅教育。选拔工作主要依据学生的高考成绩、获奖情况、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估。陈钟教授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学院刚刚诞生,这些同学与博雅智能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员工,都是‘共同创业者’。”他希望首届学生带着创新与创业的精神,主动迎向新领域、新挑战,在探索中积累真知。

根据规划,学院将在本科第一和第二学年重点夯实学生基础。陈钟教授透露:“从第三年起,我们将加强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深化与工业界合作,二是拓展国际化平台。”其中,北师港浸大今年已成立波士顿中心,并计划在海外建立更多基地,为学生的学术与职业发展提供全球化的互动空间和合作机会。

此外,博雅智能学院也计划在研究生与博士生培养阶段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在交叉学科方面提供更多机会,帮助研究生在人工智能及其融合领域作出原创成果。

对于所有对人工智能怀有兴趣的学生,陈钟教授表示,计划推出融合授课、研讨会与实践形式的选修课程,促进师生及业界之间深度互动。“这类课程往往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可能带来某种启发——也许就是突然有了某一个念头,将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一切才刚刚开始,正如陈钟教授在院长寄语中所说:“这不仅是一次课程改革,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级。”博雅智能学院正以开创之姿,与师生共同探索未来教育的新路径。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宋可嘉 俞诗颖 陈晓虹

图片 | 李海珊 吉子轩

视频 | 何秋蓓 李海珊 俞诗颖 宋可嘉 Juan RENGIFO


最后更新:2025-09-22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