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喜,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准毕业生的升学喜讯继续传来。
近日,理工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刘泽宇和徐若翔收获CS Rankings全球计算机科学榜单第一院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迈向计算机学子的理想殿堂。如何在北师港浸大蓄力成长、实现梦想?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大学生活AB面,每一面都精彩

刘泽宇
● 2025届计算机科学系
● 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管理硕士项目录取
就像毕业设计中所研究的复调音乐一样,刘泽宇的大学生活也跃动着两条不同的旋律线:一方是电脑上跳动的代码,一方是吉他中流淌的音符。在北师港浸大,刘泽宇尽情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成长乐章。
并肩走过
最近,收获梦校两个硕士项目录取、站在未来新起点的刘泽宇一直在思考,哪一条路更适合自己?
为此,他常请教他的毕业论文导师、理工科技学院李致远博士。因李博士是北师港浸大的首届毕业生,所以学生们私下也常称呼他为“大师兄”。
“我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就是大师兄这样的。”不仅在学业上提供支持,当刘泽宇困惑于未来规划时,李博士也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中肯的建议。
“他真的帮助我很多,可靠、真诚,是真心对我们好、真心希望我们好。”在李博士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刘泽宇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巴赫风格对位法分析》。

刘泽宇的毕业设计在理工科技学院海报展上展出
这是一个可以给音乐“做体检”、检查赋格曲是否符合巴赫风格对位法规则的系统。而音乐与计算机,正好都是刘泽宇感兴趣的领域。距离毕业还有几个月,热爱音乐的他想好好完成音乐表演副修专业的课程,看看能不能再和乐队的小伙伴们玩一玩。

刘泽宇(前排中)与KISEKI乐队的伙伴们
在iMusic音乐社、在乐队、在羽毛球协会,刘泽宇认识了很多来自天南海北、不同背景和专业的新朋友。不同思想的碰撞开阔了他的视野,让过去身处单一人际环境与评价体系中、常缺乏自信的刘泽宇,对自我要求、自我价值有了更多元的认识:“现在,我觉得能尽己所能做好应做的事,不留遗憾就好。”
尽己所能,不留遗憾
短短八个字,在学习上则体现为上好每一堂课:老老实实地把老师讲的知识听懂,若遇不懂就课后请教老师。另外,刘泽宇还有个得力的学习助手——人工智能。
“现在AI发展得很好,我偶尔会将问题扔给大语言模型,有时答案的角度和同学、老师们的不太一样,让我可以从更多的方向去进行思考。”
兴趣驱动也十分重要。曾经最害怕雅思阅读题的刘泽宇,在慢慢摸索出答题规律后,开始把做题当作游戏闯关,“感觉压力小多了”。后来,他如愿收获了雅思阅读8.5分的好成绩。

刘泽宇在专业选修课程上学习制作VR游戏
刘泽宇还选择过许多有意思的专业选修课,包括“好玩好酷”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与感兴趣的智能家居息息相关的“物联网”等等。在多方面不断尝试中,他逐渐探索出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信息网络、物联网与软件工程。
不留遗憾,刘泽宇心中的大学四年是“丰富多彩的”。“我最骄傲的是,BNBU真的很多元,非常鼓励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领域。”学皮划艇、学日语、学音乐,在北师港浸大实现多元成长、全面发展的刘泽宇,将带着珍贵的记忆,在计算机世界顶级学府继续灿烂前行。

刘泽宇参加iMusic音乐社Bandshow表演
向梦想,一步一脚印

徐若翔
● 2025届计算机科学系
● 获卡内基梅隆大学移动与物联网工程、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录取
三月里陆续而至的喜讯,除了目标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有论文获世界顶级会议收录的消息。在为本科四年画上充实句号的同时,徐若翔计划着在研究生入学前,再尝试一些实习、做一些项目,为未来更好投身业界积累基础。
一心
一心想学计算机,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全选了计算机专业;一心想投入业界,于是本科四年里认真规划、潜心积累;而今收获目标院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橄榄枝,徐若翔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这三四年来,我就是朝着最初的目标,一步步把我该做的尽力做好,努力实现它。”他说。

徐若翔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该做什么?在学长学姐们的帮助下,徐若翔奔向目标的路径逐渐清晰。他常找自己导师关顾计划(MCP)小组“组爸”、2019级直系学长马浩凯聊天。“他就会和我分析,本科各个阶段里我都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学习也好、科研也好、实习也好,都为我详细规划起来。”

徐若翔在深圳进行软件开发工程师实习
带着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宝贵经验,徐若翔还开始有意识地积累科研项目经历,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从提前研习项目所需的各类专业知识,到积极协助团队处理基础性事务;从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撰写,到论文成功被顶级学术会议收录,在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苏伟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中,徐若翔体验了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的完整历程,这让他对自己的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

徐若翔的毕业论文聚焦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
改变发生地
“回首大学时光,我深感幸运与感激。BNBU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给予了我不断探索的机会。”徐若翔曾写下过这样一段分享词。
向内,在学校重视平时表现的课程评价体系下,徐若翔潜移默化中改掉了过去爱拖延的学习习惯,张弛有度的学习节奏让他变得更加自律。
向外,在社团、在课题组、在牛津大学暑期项目的课堂上,他遇到了许多可敬可爱的老师与朋友,深入体验了更多未曾接触的领域。探索未知、充实自我,这是他对这四年时光的评价。

徐若翔在牛津大学参加暑期课程
“这四年下来,我有社团经历、有实习、有暑课、有科研,其实靠的都是学校提供的资源,它给了我们丰富的自我探索的机会。”
收获满载,鹏程在即,徐若翔寄语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北师港浸大这一充满可能性的平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主动把握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机遇,勇敢追梦。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邓雅文 陈晓虹
图片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