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C近日制作模拟地震废墟,3名学生现场体验埋入废墟的感受。(本报记者罗冬凯 摄)
【本报广东新闻中心记者罗冬凯、实习记者徐苔林珠海29日电】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近日举行「关怀玉树系列活动」,并现场制作模拟地震废墟,3名学生志愿者被「埋」在废墟下达3小时,以促使学生关注地震灾民。
模拟的地震废墟取材于邻近UIC的建筑工地。据UIC学生称,同学以一天时间,用碎石块、砖头以及木板、桌椅等材料搭建起废墟。主办方「UIC师生关怀玉树行动小组」,在废墟中设计3个独立空间,供志愿者平躺。但预留空间非常狭小,每个独立空间只能容纳一人。
3名志愿者均是UIC二年级的学生,4月28日下午5点20分,3名学生被「埋」进废墟。晚上9点,他们才从废墟中出来。志愿者之一的张弛称,废墟中空间很小,无法翻身,2个小时后,腿就麻了。另一志愿者张浩然则称:「我所在的空间比他们大些,但看不到光线,只能听到声音。」张浩然表示,刚进入废墟还有新鲜感,但1小时候就开始烦躁。
在3名学生埋入废墟时,广场上的学生则就「玉树地震」展开讨论,并有人不时和埋入废墟的学生说话。活动结束后,3名志愿者都表示,经过此次活动,他们更加能体会「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的含义。
UIC国际新闻系主任阮纪宏教授表示,近段时间中国灾害频发,民众对灾害以显示出「疲态」。为促使学生切实感受地震灾民的苦难,才策划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