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珠海5月19日电(记者杨连成)"在商业欲望和工具理性膨胀的当今社会,一些大学生沦为现实功利的奴隶,不仅难以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连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在一点点迷失,丧失基本人性和道德底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郭少棠教授昨天在珠海召开的"百年中国教育历程: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倡导"全人文化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认同。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训练技能、灌输知识,而是要让生命焕发光彩。教育的勃勃生机就是生命的源源动力,我们应该让全人教育、四维教育、性情教育、心灵教育、挫折教育、审美教育、爱心教育、自然教育等各种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入到"全人文化生命教育"的各个层面,形成有机的教育体系。郭少棠指出,培育全人的生命教育应以文化为根、以生命为本,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教育结构。只有全面发展的自由生命才能继承和创造灿烂的文化;也只有在深厚广博的文化滋养中,生命才有真正的源头活水。脱离文化则会使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焕发生命的灵性与光彩。在文化立场的选择上,应该尊重差异、广采博纳、求同存异、贯通中西,从而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文化土壤。
郭少棠向记者表示,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建校5年来,既引进国外教学体制与教学方式,又特别注重将中国当下国情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开展全人文化生命教育,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和谐、关爱、感恩和奉献精神等核心价值和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研讨会闭幕时发表了以"文化生命教育"为大学综合性教育理念的会议宣言,来自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和台湾大学的学者们希望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中,建立一套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实现终极关怀的大学教育模式,通过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