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电视台】2024年下旬,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教带着他们独特的背景和故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北师港浸大)。我们将跟随媒体记者的镜头,探访外教们在中国生活。
英国外教:手机丢了怎么办
去年秋天,英国教授Matthew Sansom加入北师港浸大文化与创意学院,带着近30年的教学和艺术经验,Sansom教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他鼓励学生成为具备批判性和创造力的独立思考者。Matthew Sansom教授表示,对在中国用一部手机解决一切问题的生活方式感到惊讶。目前Sansom教授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比较顺利,但他还是会担心“如果手机丢了该怎么办?”的问题。
美国外教:好奇心驱使我来到中国
2024年7月,Erin Holliday-Karre博士首次来到中国,在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借助翻译软件,她探索了珠海会同村等景点,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Holliday-Karre博士表示,北师港浸大努力让外籍教师融入并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她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去追随内心的热爱。
巴基斯坦外教:在中国一切都丝滑
Muhammad Atif Khan Achakzai博士已在中国生活多年,融入珠海的生活可谓是如鱼得水。如今,Achakzai博士为北师港浸大工商管理学院的助理教授。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Achakzai博士鼓励学生,在掌握会计学的核心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努力跟上时代步伐,掌握跨学科技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法国外教:9724公里—珠海与家乡之间的距离
Damien Mazeas博士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外教,面对语言与文化挑战,她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Mazeas博士专攻人机交互(HCI)和扩展现实(XR)技术,他主张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课程学习形成全球化思维。
【编辑】陈橦淇(实习)
媒体链接:https://m.itouchtv.cn/article/259b411b9b9bb662e1b3d4a67105c9da?shareId=IWuKtH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