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研究发展”系列讲座开讲

发布日期: 2025-04-21 打印

2025年4月16日,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研究发展”系列讲座正式启动。首场讲座特邀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发展)、计算机科学讲座教授刘际明主讲,主题为“未来展现:拥抱人工智能,创造充满活力的中国文明”。

刘际明教授

该系列讲座由北师港浸大前副校长徐是雄教授发起,旨在以中国视角重构现代性,推动人文与科技交叉研究,促进全球文明对话。

徐是雄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刻重塑人类文明。当下中国不仅在前沿领域引领技术研发浪潮,更致力于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系列讲座将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跨文化对话中的桥梁作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表示,该系列讲座将通过深耕中华文化底蕴和现代科技,以中国视角重构现代性发展路径;并将打破人文与科技领域的壁垒,推动跨学科研究;还将促进全球文明对话,增进多元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

首场特邀嘉宾刘际明教授,作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得主,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讲座中,刘际明教授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领域,进一步阐述了未来人工智能与中华文明之间的有机互动。他提到, 人类当前面临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等复杂议题。而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理念,为这些系统性、不可预测的挑战提供了整体性、动态化的解决思路。

他表示,中华智慧与人工智能发展深度融合,将为世界开辟一条更具适应性与整合性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文明的协奏。未来人工智能应致力于提升人类尊严、守护地球健康、促进知识共享,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互动环节,刘际明教授与师生热烈讨论。针对人工智能在发展与交互中能否形成不同个性的问题,他表示,AI作为工具,可以个性化协助高效处理工作,但无法完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情感体验。

北师港浸大协理副校长(学生发展)左龙佩兰教授、教务长李建会教授、通识教育学院署理院长郭海鹏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侯远坦博士也出席了该活动。

陈致校长分别向徐是雄教授(上)、刘际明教授致送纪念品

郭海鹏教授主持讲座

来源 | 通识教育学院 新闻公关处

编辑 | 宋可嘉 邓雅文

图片 | 赵艳敏 许洛

最后更新:2025-04-21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