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U秀 | 手写20本笔记,圆梦帝国理工

发布日期: 2025-04-29 打印

当马邑昊收到梦校——帝国理工学院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录取通知书时,这位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工商管理学院的准毕业生,统计了一下大学四年的学习笔记——密密麻麻的手账,大概20本。

这一大摞笔记本,忠实记录着他在图书馆度过的上百个周末、接近满绩的绩点,以及始终蝉联专业成绩第一的求学轨迹。

马邑昊

2025届金融经济系

●获帝国理工学院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硕士录取


高绩点背后的方法论

被问及如何保持稳定的好成绩,马邑昊分享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核心是看似平常的“记笔记”,马邑昊会记两遍笔记:第一次是在课堂上,用平板电脑速记下老师上课时的要点;第二次则是在图书馆里,他会用手抄的方式把知识点提炼、转移到笔记本上。

“一堂两小时的课程,我大概也需要两个小时重新整理笔记。” 马邑昊表示,这一过程并不轻松,但效果显著。

这或源于人的一种记忆机制,认知科学家提出:当存入记忆越容易时,提取出来反而越困难;反之,存入越吃力,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在加入自己思考、记录第二次笔记时,马邑昊不仅能熟悉所学内容,还会找到自己没理解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请教老师,做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每周我都会找个集中的时间跟老师咨询。”

马邑昊手写的学习笔记


小组作业,是挑战也是锻炼

个人的努力至关重要,但大学的学习同样重视团队合作。其中,如何做好小组作业,在不少大学生看来,都是一个挑战。

对此,马邑昊表示,自己也在不断摸索,目前总结出来的一大经验是“提前规划”。

在小组里常常充当领导者角色的马邑昊,会在项目开始时就和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讨论,明确分工,安排每个任务的具体截止日期,并在第一版内容完成后,召集所有小组成员复盘,鼓励大家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再继续进行第二版、第三版的打磨。

在小组作业中,马邑昊也收获良多。譬如,在“投资管理”课堂上,他和小组成员完成了一份极具实践价值的基金组合研究报告:从精选股票池构建到收益归因分析,从风险价值测算到客群适配模型,“整个过程中如同作为真正的基金经理在创造一个产品一样。” 马邑昊回忆道。

马邑昊(右二)和同学获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华南赛区一等奖


多元实习,解锁人生的N种可能

北师港浸大的课堂不仅能让学子通过小组作业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还能为他们提供实习的敲门砖。

面试证券公司实习时,马邑昊发现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与岗位职责相契合的工具,随即提交了自己用VBA开发的美式/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在黄涛博士的金融数学课上学做的简单小程序,助他开启了期权交易策略实习生涯。

在此之前,马邑昊还曾在毕马威实习,为客户提供商业咨询服务等。今年一月,他向字节跳动投递了简历,经过三轮面试,成功在这个知名互联网大厂开始了数据分析的实习。

马邑昊在字节跳动实习

三段不同方向的实习,源于马邑昊对职业发展多元化体验的追求。通过探索不同行业,他在积累各种经验的同时,也逐步确定了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

“我比较喜欢做数据方面的工作,我乐于从数据中收获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得出这个结论后,专业为财务学的马邑昊便有意识地通过学校提供的选修课内容,更多地学习与数据、编程相关的课程。

在确定深造方向时,他也选择了未来更想从事的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方向。马邑昊鼓励学弟学妹们,在申请时不要给自己设限,平时多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交叉领域,学习更多不同的技能和知识,并通过实习充实经验,为未来做好准备。

而即将开启帝国理工新征程的马邑昊,也在规划着自己的学业蓝图。一方面,他了解到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专业涉及数学知识的硬核课程较多,正做着攻克准备;另一方面,他打算善用帝国理工学院丰富的就业资源,多参加人才招聘会、预约1v1就业知识辅导,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这位规划先行者正以缜密设计朝着梦想前进。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宋可嘉 邓雅文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宋可嘉

最后更新:2025-04-29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第一篇